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中国队与泰国队的U17亚洲杯小组赛末轮激战正酣。当比赛进行到70分钟时,国少队球员的体能仍然充沛,与前两场小组赛中大量队员在这一时段体能耗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异常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按常理分析,此战是国少队在六天内参与的第三场高强度比赛,队员的体能状况本应逐渐下滑。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经过近两周的训练和比赛的磨合,中国球员已经逐渐适应了赛地塔伊夫海拔1700米的高原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最终,国少队以2比0的成绩拿下了这场荣誉之战,以1胜2负的成绩结束了亚少赛的征程。尽管比赛结果已定,但年轻球员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这个结果却无法改变国少队无缘世少赛的现实,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
回顾这场比赛,我们可以发现,高原作战对中国足球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队却遭遇了高原反应的困扰。首战不敌沙特阿拉伯队后,国少队中卫艾力尼扎尔·罗合曼坦言,他们还未完全适应高原比赛的节奏。他表示,高原环境对体能确实有影响,到了比赛的后半段,队员们已经感到无法继续奔跑。
赛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帅伊斯莫伊洛夫也指出,中国队在第二场比赛中仍然会受到高原反应的困扰。而他的预言也成为了现实。在比赛中,中国队员在60分钟后开始感到疲惫,到了86分钟时,已经有多名球员处于完全跑不动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原作战对中国足球并不陌生,但在这场比赛中,队伍的主管部门并未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备战准备。据报道,在国少队备战亚洲杯的过程中,尽管主管部门提醒主帅上村健一是否需要到高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战,但后者却自信地回应“1700米的海拔不会带来影响”。这也导致了国少队一行直到比赛前才抵达赛地塔伊夫,错过了最佳的备战时机。
此外,这支国少队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平的原因还与备战期间缺乏高质量的热身赛有关。据悉,负责国少队管理的青少部在备战期间无法获得足够的热身赛机会。去年预选赛后至今,虽然组织了三期集训,但仅与一些低水平队伍打了热身赛。而在冲刺备战开始后,尽管有多支高水平球队提出与国少队热身的想法,但最终都未能实现。
最后一场比赛中的布尼亚明·阿不都沙拉木虽然打入一球并送出一次助攻,但他依然难掩失望之情。他认为队伍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默契度也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另一名球员刘佳乐也提到了热身赛不足的问题,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表现。
总的来说,国少队参加本届U17亚洲杯所犯的错误应被牢牢铭记。尽管拥有优秀的球员和足够的备战时间,但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备战和高质量的热身赛,最终未能打造出一支更有战斗力的球队。在即将解散的这支2008年龄段国少队中,我们希望前辈们的失败能成为最好的教训,让后辈们少走弯路,更快地踏上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