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杨政这位风头正劲的球员,通过选秀程序踏入了四川队的门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一场正式的比赛都没有来得及参与,就经历了多次的进退出与回归,甚至在体测中都未能通过,但这反而为他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今年,CBA公布了选秀顺位,与NBA的盛况相比,这件事并未引起外界太大的关注。长期以来,CBA选秀似乎都显得有些走过场,真正能够选到的优秀球员数量寥寥无几。
在CBA的梯队自行培养球员政策下,漏洞逐渐显现。只要一名球员代表该队连续打两年的国内青年U系列比赛,便被视为该队的自行培养球员,无需参与CBA选秀,直接就能代表该队征战CBA联赛。因此,像上海男篮这样的队伍,便能够囤积大量从国外归来的潜力新人,如李弘权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顺利加盟上海队。
正因为这样的政策,使得CBA从大学生联赛中能够选拔到的优秀球员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只有前几个顺位选到的球员质量尚可,之后的选秀则大多流于形式,多数队伍都会选择弃权。更有甚者,直接选中本队的青训球员或者工作人员,将CBA选秀当成了一种儿戏。一些原本宣称参选的草根球员,也常常在最后选择放弃,利用选秀来炒作自己。
然而,知名篮球媒体人付政浩为各CBA球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便最不理想的情形,我们也可以用选秀权去成全那些有职业梦想的网红。他们不差钱,可以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加入。这样不仅可以让网红实现梦想,球队也能获得收入,同时还能增加话题性和关注度,实现多方共赢。”
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解释道:“现在的民企都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我们可以将错配的资源进行变现。对于那些有梦想的网红来说,他们愿意为梦想投资。如果有俱乐部需要变现,可以找我聊聊。许多怀揣打CBA梦想的年轻人听到这样的机会都会热泪盈眶。”
事实上,这种方式的确具有可行性。近年来民营俱乐部的生存压力逐渐增大,而像杨政这样的网红球员本身就不缺钱。他们通过选秀进入球队,即使没有上场打比赛,也能赚足眼球。其他球队完全可以借鉴杨政和四川队的行为,将选秀权变成一种商业操作,实现双赢。毕竟,在商业化的今天,赚钱并不丢人。